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

2012/04/28臺灣昆蟲的秘密花園


昆蟲是節肢動物,身體分為頭部-感覺器官,胸部-運動器官,腹部-生殖及排泄器官。
昆蟲又稱六足。八隻腳的蜘蛛及多隻腳的馬陸、蜈蚣並不是昆蟲。
昆蟲分完全變態:成長經歷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,幼蟲與成蟲型體差異大。如蝴蝶、瓢蟲、螢火蟲。
不完全變態:成長少了結蛹過程,幼蟲與成蟲形體類似稱若蟲。如蝗蟲、蟋蟀。
不變態:幼蟲又稱仔蟲,形體與成蟲極為相似。如衣魚。
昆蟲的食性可從口器及棲息環境看出。可分植食性-蝗蟲、蝴蝶、蟬、天牛。
肉食性-螳螂、瓢蟲、蚊子。雜食性-蟑螂、螞蟻、蟋蟀、螽斯。腐食性-糞金龜、埋葬蟲。
弱小的昆蟲要靠一些巧保護自己,才能生存繁衍後代。
以行動求自保:用跑飛跳逃命,如蟑螂、蜻蜓、蝗蟲
偽裝、擬態:如竹節蟲、枯葉蝶、尺蠖蛾幼蟲及蝴蝶幼蟲。
擁毒自重:虎頭蜂的螫針、斑蝶、刺蛾幼蟲的細刺。
以色避敵:用警戒色及保護色。
1.鍬形蟲:雄蟲的大顎用來爭地盤、爭女友。雌蟲用大顎咬樹皮產卵。成蟲吸樹汁,具趨光性,幼蟲以腐質木屑為食。
2.天牛:大顎為咀嚼式口器用來啃食樹幹、樹葉,雌蟲用大顎咬破樹皮產卵於樹幹內,幼蟲以樹幹纖維為食。
3.步行蟲:也能飛行,危險時會分泌惡臭,肉食性,以小昆蟲或蝸牛為食。
4.蟑螂:有靈敏度高的觸角及尾毛,快速的行動力,雜食性。
5.蛾類:鱗翅目昆蟲,夜行性,具趨光性。
6.螽斯:俗稱紡織娘,直翅目昆蟲。蝗蟲是短短鞭狀觸角,螽斯是長長的絲狀。雄蟲的鳴器是利用2片前翅的翅基摩擦發聲。雌蟲腹部有一根軍刀狀產卵管。雜食性。
7.蝗蟲:直翅目又稱蚱蜢,喜食禾本科植物。
8.蟋蟀:雄蟋蟀發音方式與螽斯相同,腹部有2個尾毛。雌蟋蟀腹部多1跟產卵管。雜食性。
9.竹節蟲:善於偽裝,夜間覓食。
10.螢火蟲:螢火蟲的螢光屬不發熱的冷光。觀察時要關閉手電筒,或燈頭上貼紅色透明紙,以免干擾螢火蟲生態。
11.毛毛蟲:蝶蛾類的幼蟲,有保護色或有毒的毛刺。
12.椿象:俗稱臭腥龜仔,遇危險會從腹部釋放毒氣。半翅目,前翅一半是鞘翅一半是膜翅。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或動物體液。
13.蝴蝶:翅膀表面由片狀鱗粉契合而成,幼蟲是咀嚼式口器,成蟲是虹吸式口器,不用時捲起來。
14.蜻蛉目:有蜻蜓和豆娘。蜻蜓點水是雌蜻蜓將卵產於水中的動作。雌豆娘是將腹部伸入水中產卵於植物上。幼蟲稱水蠆,捕小動物為食,羽化後爬出水面。
15.蜜蜂:群居。蜂王及雄蜂負責生殖,公蜂負責其他所有的工作。
16.胡蜂:有虎頭蜂-群居、細腰蜂、長腳蜂、馬蜂、寄生蜂、泥壺蜂-獨居。成蟲捕捉小昆蟲給幼蟲吃,成蟲吃花粉、花蜜、腐爛發酵的水果。
17.螞蟻:雜食性社會性昆蟲。蟻后與雄蟻負責繁殖,兵蟻保衛家園,工蟻包辦覓食及育幼等工作。
18.同翅目:有膜質的翅膀及刺吸式口器,如蟬、蚜蟲、葉蟬、沫蟬、介殼蟲、蠟蟬。

這次施老師介紹好多昆蟲,包括吸大便水份的蝴蝶,吃月餅肉餡的螳螂,吸昆蟲蜜露的螞蟻,把脫下的皮背在身上的金花蟲,把卵捲在葉子裡的捲葉象鼻蟲,還有用背部鋼毛爬行的雞母蟲等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肉食性的蛛蜂,先將蜘蛛麻醉不能動後,蛛蜂再用牙齒去咬蜘蛛的大牙,搬動蜘蛛,減少蜘蛛在搬動時受傷,因為完整的蜘蛛將是蛛蜂寶寶最好的食物。
以前我曾經觀察過蚜蟲,成群的蚜蟲在桑葉背面及莖上,還有螞蟻穿梭在其中,我以為螞蟻會咬蚜蟲,後來發現螞蟻會保護蚜蟲,把吃蚜蟲的瓢蟲趕走,蚜蟲再分泌蜜露給螞蟻,形成互助的的生態。
下次到野外去要細心觀察,還有要戴帽子,以免蟲蟲從天而降,因為昆蟲無所不在。
施老師最後提醒我們要尊重生命,不能因嬉戲、作弄而害死這些小生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